對企業來說,電腦及筆電或可上網裝置載具,能否使用內部網路的控管機制對於IT來說至關重要,同時也考驗IT對於資訊安全控管的能力。
使用網路存取控制 (NAC) 解決方案,能讓IT控管這些裝置不再是個難事。
駭客利用AI進行犯罪,企業該如何防範?
駭客利用 AI工具常見的手法有:
生成惡意程式碼:駭客可利用 AI 生成病毒、木馬程式等惡意程式碼,用於入侵他人電腦、竊取資料或發動網路攻擊。相較於傳統手法,AI 生成的程式碼更具變化性,難以偵測。例如,駭客可以利用 AI 生成多態病毒,使其特徵不斷變化,躲避傳統防毒軟體的偵測。
製作釣魚網站或郵件:駭客可利用 AI 生成逼真的釣魚網站或郵件,誘騙使用者點擊連結、輸入個人資訊,以竊取帳號密碼、信用卡資料等。AI 生成的釣魚內容更具針對性,欺騙性更高。例如,駭客可以利用 AI 分析目標人物的社交媒體資料,生成更具針對性的釣魚郵件,提高成功率。
散播假訊息或謠言:駭客可利用 AI 生成假訊息或謠言,在網路社群上散播,以混淆視聽、煽動情緒或攻擊特定人士。AI 生成的假訊息更具迷惑性,易於散播。例如,駭客利用 AI深偽技術生成虛假的影片或圖片,散播謠言,影響輿論。
生成式 AI 進行詐騙:駭客利用生成式 AI 做各種詐騙,例如假冒客服人員、投資專家等,誘騙使用者匯款或提供個人資訊,駭客還會利用 AI 模擬客服人員的聲音和語氣,進行電話詐騙。
繞過安全驗證: 駭客可利用 AI 技術分析生物辨識驗證系統的漏洞,例如人臉辨識、指紋辨識等,以繞過安全驗證,非法存取受保護的資源。例如,駭客可以利用 AI 生成逼真的人臉圖像,欺騙人臉辨識系統。
發動 AI 驅動的 DDoS 攻擊:駭客可利用 AI 技術分析網路流量,找出目標系統的弱點,並發動 AI 驅動的 DDoS 攻擊,使目標系統癱瘓。例如,駭客可以利用 AI 分析目標系統的流量模式,找出其瓶頸,並發動針對性的攻擊。

同上所述,企業該如何防範這類的攻擊行為,建議採取以下策略進行防範:
建立多層防禦體系: 企業應建立多層防禦體系,包括網路安全、端點安全、資料安全、應用程式安全等,以全面提升資安防護能力。例如,導入防火牆、入侵檢測系統、端點偵測及回應(EDR)等安全設備,並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導入 AI 安全技術: 企業應導入 AI 安全技術,將深度學習應用於網絡安全,此技術具有主動性和預測性,為了在跨組織的端點、伺服器和行動裝置上,實現對最難以防範的未知惡意軟體的即時防禦深度學習能夠從任何數據源識別惡意軟體,從而在任何設備、任何平台和操作系統上提供全面保護。
加強員工資安意識培訓: 企業應加強員工資安意識培訓,提高員工對 AI 犯罪的警覺性,教導員工如何辨識 AI 生成的惡意內容,以避免受害。例如,舉辦資安講座、模擬釣魚郵件攻擊等活動,提高員工的資安意識。
建立資安事件應變處理機制: 企業應建立完善的資安ㄏ事件應變處理機制,以便在發生資安事件時,能夠迅速有效地應對,減少損失。例如,建立資安事件通報流程、應變處理方式等。
定期進行資安演練: 企業應定期進行資安演練,模擬駭客攻擊,以檢驗資安防護能力,並及時發現和修補漏洞。例如,模擬 DDoS 攻擊、釣魚郵件攻擊等,檢驗防護能力。
-
SHARE
-
TAG